內文

法奶日報www.lulij en.com【原國內版:www.lulijen.com/old.htm】


系 統 學(40)     奕 天


第十五章系統學》的未來發展


       


15.1《文化》的發展


 


《文化》〔culturolics〕的建立以人心為基點。其重點或以,在不同文化影響下生命,由意義空間至行動-策略的意象空間的運動及回饋為軸心傍及於隱性人際規範、俗成風習及制度的系統研究。《文化》的重點之一可為研究生命意義與自我肯定〔湯奕天20109.5


    此或即在創造本體論上以人心自我的內在偉大性〔或分享神性在基督意義之中〕為基點,肯定「我就是生命,我就是光。由此,生命即創造創造即大美。如此,由道家全真養生的進路,企求自善自利與自然和諧。再則,由儒家仁義的途經,企求他善利他與社會和諧


    在認識論上,即心即物心物或二分而良性互動。認識心導至認識物認識物亦迴回認識心。


    在價值論上,肯認快樂美麗、公平、終極/有奮鬥意義的生命


    《文化》的內涵進路之一亦可由海德格的系統出發以肯認人心的可貴。此即由生存意義上的偶在being,可發展出情以情應being-as-engagement難堪、羞愧、滑稽、自在等、情由情趨being-as-orientation:自憐、自得、自嘲,豪邁、消沉、惆悵、柔情、好玩,或傾到、絕望、孤獨、焦慮、情趨的商品化、及情安being-as-assurance:他存在的肯定、高峰體驗的心安、孔顏之樂,空靈、逍遙,或對無限者之信愛肯定、永恆現在的肯定、神聖剎那的肯定,或慈悲、仁愛、泛愛〕的內心世界〔戴立勇2008162-206


     固然,世界主要文化的分類及推定其內涵亦極為重要〔譬如,原除文化分類成XDΔ化系統,主要文化分類成西方道儒、伊斯蘭文化、及印度文化系統,見Tonn 2009b。此種文化分類的基礎之一為運作範域operatinal spheres獨立創造性、平衡性、協作互惠性、執中性、及整全先進發展性運作範域與運作場operating fields:公平快樂、及終極關懷運作場


     筆者建立《文化最終的目標之一包括由此建立文化與經濟的互動影響模型。


 


15.2 由策略-系統連續性的思考模式探究文化經濟學的新建


 


以下為文化經濟學ecultrnomics的新建方向


I. 系統學基礎以自主自組織系統模型為整合各個哲學系統的基礎。同時,新建以下系統動勢


 


(15.2-1)  element (元素) → system (xystem系統,一般由多元素結構化形成)→ node (,一般


         由多系統結構化形成) chain (,一般由多環結構化形成)→ network (網絡)→


         complex (複形,即network complex網絡複合體複形網,一般由多網結構化形成)


 


II.文化學基礎•透視人心,於其中,新建人心之中意義世界與意象世界中交通回饋的模型,一並強化理論性一般 jT決策原理的內涵


 


III. 文化經濟學的結構


(A)llpTW〔即整全T世界〕的架構,市場、社會部門、及經濟計劃經濟三分的結構,在競爭/創造性主-互惠協作-執中運作範域operatinal spheres〕及運作場operating fields of aesthetics/beauty and ultimate concerns〕,探索文化效率家計效率、資本主義-私有廠商的效率、社會部門-科研工技的效率、及政府部門-社會主義生產與消費的效率


 


(B)    i) 文化效率 -- 研究科學理性象徵-系統理性的效率,區分科學創造力與系統創造力


  ii) 家計 -- 儲蓄、消費效率研究人口數量及品質家庭教育等課題


 iii) 資本主義/法自然主義 -- 私有廠商的效率之中,區分競爭效率與互惠協作效率衝突意志/ 


 安寧意志效率、及個體效率與全體效率


 iv) 社會部門-科研工技的效率 -- 個體及全體科研工技的效率


  v) 政府部門-社會主義生產與消費的效率


 


(C) 由動變式(1.1)發展供給系統複形及需求系統複形。其後供給及需求複形交通回饋成交易複形transaction complex〕;探究其系統連續及策略連續/統非連續及策略非連續的條件。


 


(D) 量化問題。在發展出系統性數學/計量模型之前,暫時採用數學/計量模型;但於其中,其精神及主要的參數/變數由系統模型加以指導。


 


 


 


瑞氣羅德島美國


Richmond, Rhode Island, USA


 


二零一零年十月


B


 


註釋


 


 


第一部


 


第七章


【註7.1】見勞思光〔1984,I,頁138〕。勞思光所謂人的自覺主宰性乃深受天命觀約制的自我主宰性。至於天命觀,見周世輔 〔1976,頁35〕。


 


第九章


【註9.1 】系統的「低層次實用中道連續」境意指一種最低限度的理想境界,其中,具有系統在某種範圍〔neighborhood〕或多種範圍內不變的趨向,見附錄二之中的動變式(A.2-5)。


【註9.2 】此粹理境界的定義頗費周張定義之一或為「低層次實用T世界」的標準〔見Tonn 2008〕。


【註9.3 】讀者或可見的杜任之的評語,見杜任之1980〕。


【註9.4】在通俗音樂popular music方面,少數族裔或有才華。但在多元入學的「標準」之中,似乎並不重視此項目。


9.5】歷史上美國大學入學過程的對於猶太裔學生的族裔限額問題,可見Harvards Jewish Problem (2008), “During and after World War I, American Jewry became the target of anti-Semitism  by a variety of social groups, including the Ku Klux Klan and various immigration restriction advocates. Ivy League universities were no exception, and several o these venerable schools moved to restrict Jewish enrollment during the 1920s.” “In 1922, Harvard president, A. Lawrence Lowell, proposed a quota on the number of Jews gaining admission to the university….Harvard’s overseers appointed a 13-member committee…to study the university’s ‘Jewish problem.’ The committee rejected a Jewish quota but agreed that ‘geographic diversity’ in the student body was desirable”


9.6】筆者建言:馬來西亞亦可以國家之中族裔人數的比例設定不同族裔的稅收數額。


9.7】所謂美國為一單重文化的國家祇係〔《系統學》上〕簡化之說,並不排除其基督教文化的根底及其他多文化的淵源。臺灣可稱為三重文化的國家,譬如「現代中國的原型」,兼具古典中華文化、現代西方民主資本文化、及社會主義文化。臺灣的社會主義文化或不顯著。若此,則可稱其為雙重文化國家。


【註9.8】日本「脫亞入歐」的部份材料,可見吳潛濤〔1994〕,頁73。


【註9.9】美國中小學的「生活制」若與墨西哥的學制〔Oppenheimer 2007〕類似,則或有中美洲化之慮。


【註9.10】 創造力有全新創造〔飛躍性的創造力及部分創造漸進性的創造力之分。The Providence JournalJune 22, 2007, Sections A1, A4“Who’s the smartest? Study concludes it’s oldest male sibling” 一文觸及此問題。依此文的觀點,一家之中,長子由於其父母多方的關心學得較多的字彙及理解能力。在其後的歲月,此等長子取得較高的S&T分數及較高部分創造力。相對之下,家中的非長子或須以非常規的方式與長子競爭,以爭取父母的關注。因此,此等非長子以異於常態或創新性的方式爭取S&T分數。由此,全新的創新力」或發展出


 


第十章


【註10.1】系統學上稱此為「象徵性等同、symbolic sameness、symbolic identity」。《系統學上的「象徵性趨向」極力避免古典中華世界中「陰陽五行模式」性的生硬類比法。維根斯坦所謂在萬事萬物中尋找family resemblance家族相似性」黃光國2003〕之言接近吾人象徵性等同之意


【註10.2】 哈伯瑪斯Habermas所語,見黃瑞祺1996239


【註10.3】以哈伯瑪斯的說法,此乃「具有正當平等權力的主體間的合理溝通」。見高宣揚2001234


【註10.4】 “no deliberate mind of one’s own”,見Chan (1963) 791


【註10.5】勞思光1983,頁316-317提出朱熹哲學系統中有天道觀與本性論﹝即性本性論﹞的內生衝突。此大意為人為求善必得破壞其他存在者之。依吾人「善善中道」的定義此朱子式理路性的困境得以因『宇宙最終創斂力』之功而內在自然性地自我消解


【註10.6】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processes of encoding and decoding in this model entails the Birmingham school’s idea of encoding-decoding media discourse (McQuail 2000, p. 98).


【註10.7】法家文化並未涵蓋於文化系統D 或D* 之中。亦見第十三章第13.2節。原初系統D為系統D*的核心。狹義上,系統D*為道儒文化的核心文化系統。廣義上,系統D*為東方 -- 道、儒、伊斯蘭、印度等文化 -- 的最核心文化系統


 


第十 三章


【註13.1】Tonn (2004)首先建立「合久必分分久必合」的歷史課;亦見Tonn(2009a,Appendix Q)


 


參考文獻 -- 中文Wade/漢字拼音順序〕


 


 


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编写﹝北哲1980中国哲学史,下册。北京:中华出版社


張燦輝1996海德格與胡塞爾現象學。臺北:東大圖書公司。


趙雅博1994〕,「黑格爾與易經辯證法之比較研究()。中華易學171,十五卷三期。


張惠晶Richard Holt、林宏達2004「緣與華人溝通行為」陳國明主編2004。中華傳播


        理論。臺北:五南圖書出版公司,頁451-482


張惠晶Richard Holt2004「台灣人際傳播理論的重建:多面向理論架構的分析陳國明主


        2004。中華傳播理論。臺北:五南圖書出版公司,頁171-202


陳國明2004。中華傳播理論。臺北:五南圖書出版公司。


陳國明、陳雪華2005。傳播學概論。臺北:巨流圖書出版公司。


蔡方鹿等 1990。氣。北京:中國人民大學出版公司。


陈来1990。有无之境-王阳明哲学的精神。北京:人民出版社


鄭為元1996「日常生活戲劇觀的評論家 高夫曼」葉啟政主編1992。當代社會思想巨


        。臺北:正中書局。


程亞林2000。詩與禪。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。


成中英1987C理論走出中國管理自己的天空,贏家雜誌 1987年八月


姜允明1991「當代新儒家的開山祖師熊十力」,張永  主編,中國新文明的探索:當代中


     國思想家。臺北:正中書局。


蔣維喬1990。佛學概輪。臺北:佛光出版社。


朱光潛1985。中國哲學對歐洲的影響。上海 :上海世紀出版社。


錢穆1977中國歷代政治得失。臺北:東大圖書公司。


周世輔1976。中國哲學史。臺北:三民書局


丁煌1997。交際信息學。武昌:華中理工學出版社。


金春峰1998﹞。朱熹哲學思想。臺北:東大圖書公司。


周祝瑛2003。誰捉弄了臺灣教改臺北:心理出版社


1994朱子語類》,一至八冊,黎靖德編。北京:中華書局。


莊子1983。見黃錦鋐註釋新譯莊子讀本臺北:三民書局。


方東美1981。華嚴宗哲學,下册。臺北:黎明文化事業公司。231


方東美〔1983。原始儒家道家哲學。臺北:黎明文化事業公司


方東美1984。中國大乘佛教。臺北:黎明文化事業公司。


復旦〔1979。中國文學批評史。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。


馮今源鐵國璽 1991﹞。伊斯蘭教文化百問。高雄:佛光出版社。


馮友蘭1947。涂又光譯,中國哲學簡史。臺北:蘭燈文化事業公司


冯友兰1988冯友兰学术精华录。北京: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


傅偉勳1970,西洋哲學史。臺北:三民書局。


韓非1983 韓非子集解,王先慎撰。臺北:藝文印書館。


華誠1992。儒學的轉折。北京:教育科學出版社。


侯家駒1982 中國經濟思想史。臺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。


侯家駒1985 先秦法家統制經濟思想。臺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。


家駒1987 周禮研究。臺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。


荀子1989。王中林註譯,新譯荀子讀本。臺北:三民書局。


蕭公權1980。中國政治思想史()()。臺北: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。


黃公偉1981道家哲學系統探微臺北: 新文豐出版社


黃光國﹝1989﹞,「儒家思想與現代化:理論分析與實徵研究」,中國論壇,319 期,卷22,7


        期,頁7-24。


黃光國2003。社會科學的理路,第二版。臺北:東方出版社。


黄金南等1992。系统哲学。北京:东方出版社。


黄仁宇1999《放寬歷史的視野》。臺北:聯經出版社。


黃瑞祺﹝1996。批判社會學--批判理論與現代社會學。台北:三民書局。


胡塞尔﹝Husserl 1996李幼蒸译。纯粹想象学通论。北京:商务印书馆


新約》〔1987聖經。香港:香港聖經


靖保路2009「期待中的中國道文化 道德經中道的哲學詮釋學作為基督漢語宗教神學


        展開的空間」,趙建銘主編,天主教研究論輯。北京:宗教文化出版社。


高浩然1989。認識伊斯蘭。香港:風華出版社。


高宣揚2002。魯曼系統理論與現代性。臺北:五南出版社。


葛榮晉主編〔1991。道家文化與現代文明。北京: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。


管子》〔1991。新譯管子讀本()(),湯孝純注譯。臺北:三名書局。


闗永中1991。知識論()—近世思潮。臺北:五南圖書出版公司。


賴明德2003。中國文字教學研究。臺北:文史哲出版社


老子1988。王光前著老子閒談臺北:星光出版社


勞思光1983。新編中國哲學史(三上)。臺北:三民書局。


勞思光1984新編中國哲學史()。臺北:三民書局。


李涵虛真人1965太上十三經。臺北:自由印刷社


李申1993〕。中國古代哲學與自然科學。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。


李維武〔1995徐復觀與中國文化武漢武漢大


厉以平1985,「《管子》体系构成及经济思想模式」,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


        济思想史组编,中国经济思想史论。北京:人民出版社。


李幼蒸2003〕。歷史符號學 。桂林: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。


李澤厚〔1989〕。華夏美學。臺北:時報文化出版社。


李維武1995徐復觀與中國文化。武漢武漢大學。


劉綱紀2006﹞。《周易》美學。武漢:武漢大學出版社。


刘建能主編1993。科学方法论新探。北京: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。


劉焜輝主編1992。人類航路的燈塔。臺北:正中書局


劉紹瑾1989﹞。莊子與中國美學。廣州: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。


刘宗贤2004「儒家心性与西方人权陈启智、张树骅主编,儒家传统与人权民主思想


济南:齐鲁书社。


龍冠海1966〕。社會學。臺北:三民書局。


芦森贝 1978政治经济学史,第一册,北京:三联书店。


呂正惠主編1966〕。  文學的後設思考。臺北:正中書局。


毛榮富、李明軒、何日生、林富岳、周點芳、徐祥明、陳世敏、陳國明、陳雪華、彭之修合著


       2005。媒介素養概論。臺北:五南圖書出版公司。


孟玄〔2006〕,『韓流風中,探索中年男女的」』世界週刊2006.1.29,頁6-9.


牟宗三1968。心體與性體(一)。臺北:正中書局。


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。臺北:學生書局。


三池賢孝Miike, Yoshitaka 2004〕,「傳播理論的亞洲中心典範」陳國明主編中華傳播理


         論。臺北:五南圖書出版公司。


钱逊1992。先秦儒学。沈阳:辽宁教育出版社。


沈清松主編1990。時代心靈之鑰 當代哲學思想家臺北:正中書局。


沈小峰、吴彤、曾国屏著〔1992。自组织的哲学一种新的自然观和科学观。北京:中


        共中央党校出版社。


史記1988。司馬遷著史記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


四書1988。見謝冰瑩編釋新譯四書讀本臺北:三民書局。


蘇其康2005。歐洲傳奇文學風貌。臺北書林。


孫藩聲。佛教手冊。臺北:大華出版社。


湯奕天1994a〕,「民本法自然主義,全體文化主義,與二十一世紀文化經濟的展望」


        份發表於發表於南新英格蘭科技交流會康州三一學院HartfordConnecticut,六月


湯奕天1994b〕,「精神信仰與東亞文化經濟之創造性發展」,發表於南新英格蘭科技交流會


        康州三一學院HartfordConnecticut


湯奕天1996〕,「文化經濟學與臺海兩岸文化經濟的展望」,發表於南新英格蘭科技交流會


        康州三一學院HartfordConnecticut,六月 18-19。


湯奕天1997無有迴返與經濟創造力的場有互動初探論文


湯奕天〔1999〕,「異化、人權、臺海兩岸關係與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華文化:從東亞共同體到全


        球社會的文化發展與創新」,1999年南紐英崙科技交流會 一九九九年十月、康州三一學院 


湯奕天〔2005〕,「《系統學》架構下的本土、全球文化互動模式」論文


湯奕天〔2006〕,「《系統學》全觀與兩岸制度創新前路之探索」,2006年南紐英崙科技交流


         康州三一學院十月二十一日


湯奕天2008a經濟系統學基礎〔文稿〕


湯奕天2008b《系統學》、文化、與先進性國家系統前路之探索〔文稿〕


湯奕天2010《系統學》、《文化學》、與先進性國家研究湯奕天2008b二稿〕


蔡美麗1970〕。存在主義大師-海德格哲學。臺北:環宇出版社。


曾仕強1987 現代化的中國式管理。臺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。


筒井俊彦Tsutsuyi , Shingen 1992 。伊斯兰教思想历程凯拉姆神秘主义哲学。北京:


         今日中国出版社。


杜爾未1976〕。中國古代宗教研究 臺北學生書局


杜任之〔1980,「阿爾佛萊得諾爾斯懷特海」,杜任之主編〔1980〕。現代方著名哲學家


      述評。北京:三聯書店。


王邦雄1985。儒道之間。臺北:漢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


王國維1975。人間詞話。香港:中華書局


王寒生1980。軒轅黄帝。臺北:龍華出版社


王立2003﹞。漢語詞的社會語言學研究。北京:商務印書館


《王陽明全集》1992王陽明全集,吳光等編校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。


巫宝山1985我国先秦时代租赋思想的探讨」,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思想史


  组编中国经济思想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。


鄔昆如1971。西洋哲學史。臺北:正中書局


吳潛濤﹝1994﹞,日本倫理思想與現代化。北京: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。


萧汉明﹝1991周易参同契的人体模型」萧父、罗炽主编。众妙之门道教文化


之谜探微。湖南省:湖南教育出版社。


易經1987。見謝大荒易經語解。臺北:大中國圖書公司。


楊成鑒1995。中國詩詞風格研究。臺北: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。


楊成寅主編〔1991〕。美學範疇概論。杭州: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。


楊惠南1995。印度哲學。臺北:東大圖書公司。


葉啟政主編1992。當代社會思想巨擘。臺北:正中書局


俞容根2004「儒家的法哲学陈启智、张树骅主编,儒家传统与人权民主思想。济南:


          齐鲁书社。


Yule, George2006〕。語言學導論,張文軒譯。臺北:書林出版有限公司。


張嘉同、沈小峰主編﹝1993﹞。規律新論。北京: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。


張節末﹝1999﹞。禪宗美學。杭州:浙江人民出版社。


朱謙之〔2006〕。中國哲學對歐洲的影響。上海:上海世紀出版社。


祝亞平﹝1995﹞。道家文化與科學。合肥: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。


歡迎各界惠賜各類創作稿件,email:lulijen46@gmail.com


    歡迎轉載,但務請註明出處----編者


【法奶日報www.lulijen.com  2010.12.8.刊出,第9291號】

刊登日:2010/10/12
瀏覽人數:24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