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文

法奶日報www.lulijen.com【已刊文章,請點閱版首左側目錄】

政經制度變革的動力7 李西成•盧立人

--李西成(H.C. Li):東海大學經濟學士、Clark University 經濟碩士、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- Amherst 經濟博士 現任:Bryant University 終身教授(財務)

      **     

筆者盧立人在所撰文中,再三强調,自然力量的龐大,遠非人所能勝!人,僅能應天、順天,目前的自然災害,常非人力所能掌控!

上述關於國際協定或條約,改變簽約國的制度,或限制簽約國的行為,雖非新猷,但自二次大戰結束以來,國際組織和國際協定的數目不斷增加,跨國企業的活動日趨頻繁,一個國家的政經制度,所受到外來的干擾,也隨之加大!可見在西方國家,無力全面控制國際政經走向的情況下,歐美的現行制度,未必就是人類未來的制度。

事實上,西歐本身制度即在不斷改變。雖然「歐盟」承襲三權分立構想,而在加盟國,尚未完全放棄獨立自主之前,故在政治上,仍保留各地分權;經濟上,則停留於謀求全體一致的階段。假如歐洲真能做到政治上的統一,其制度恐會大異於美國,且其制度中,將帶有多少的社會主義的色彩,亦有待觀察。

東南亞國協是歐盟之外,另一相當有成就的國際組織,其章程中明白指出,不干涉成員國的內政,但求彼此間的高度經濟合作。在可預見的將來,東南亞國協成員,在制度上全盤西化,恐必流於空談。

在戰爭並非決定制度變革的大前提下,未來的政經制度,可能是四權分立,即在行政、立法、司法之外,加上國際合作。假如中華民國的制度,能被汲用改進,亦可能為五權分立:行政、立法、司法、監察,國際合作。

五、提高「物權」

科技進步,使人類誤以為人力可以勝天。市場經濟之鼓勵貨暢其流,物盡其用,遂導致環境污染,資源枯竭,生物滅種,氣候暖化等問題。這些問題,逐漸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存。環保人士於是呼籲,生物皆有生存權利,即使非生物,也有保留其原態的必要。如美國加州苦旱,依20144月的媒體報導,尚須求教於中東國家,寄望海水淡化,以解燃眉。

其實,「物權」的推廣,本早於「人權」。印度教及佛教都戒殺生。可惜這種教義流傳有限,而信奉者又未必戒殺。近年來,環保受到重視,得力於許多民間組織的努力,及不少政治領袖的配合。

京都協定 (Kyoto Protocol),雖未能為全球所有的國家接受,但它已對市場經濟的運作,發生重大的規範作用。前述西班牙國會之賦予猿猴以「人權」的提案,更是人類政治史上的里程碑。

如前所述,莊周在二千多年前所提的「齊物論」,在中西歷史的進程中,惜均未受到重視,即使在「人權」高漲的今天,而人權的維持,仍有賴於選舉和三權分立政制的改進。

如何提高「物權」,以期減緩地球的暖化,逐漸恢復大自然的生態,萬物與我為一,共存共榮,迎向世界和平,人類融洽樂利生活,實仍賴世界公民全體不懈的努力奮鬥!

歡迎各界惠賜各類創作稿件,emaillulijen46@gmail.com

   並歡迎轉載,但務請註明出處    --編者—

 【法奶日報www.lulijen.com2019.6.12.刊,9-2391




刊登日:2019/6/12
瀏覽人數:97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