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文

法奶日報www.lulijen.com【已刊文章,請點閱版首左側目錄】

論政經制度之演變(2  李西成•盧立人

--李西成(H.C. Li):東海大學經濟學士、Clark University 經濟碩士、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- Amherst 經濟博士 現任:Bryant University 終身教授(財務)

      **     

前幾年,「反服貿」學運,不僅提出經濟問題,也進而升高到憲政層級,亦即觸動人類未來歷史的方向!

回溯到城邦間貿易的開展,城鎮的不斷擴張,進而促使封建城邦

的沒落,並推動政治民主化。

西方政經制度演變,反映出政經的不斷互動。

此類政策,使市場機制,得能繼續運作,但亦將經濟制度,推向社會主義。

1933 年希特勒(Adolf Hitler, 公元1889年生,1945年卒),因得經濟恐慌之助,在德國取得政權。

1945 年西方國家獲得二次大戰勝利,解除國社主義帶來的威脅。1991 年冷戰結束,共產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可能性,隨之告終。

然軍事行動,仍係國際貿易、國際秩序的後盾。

有些西方國家,大幅裁減社會福利開支,削弱對企業之監管,並降低環保要求,以推動國際貿易的自由化。

綜觀西方經制度的演變,既未見政治家提出不同對策,而思想家亦未建議完善制度,以應付經濟的盛衰起伏。

迄今,人類歷史,既未出現永垂不朽的帝國,亦未曾有可傳諸萬世的經濟制度。

二、西方歷史上的政經互動
假如近半世紀來,經濟制度轉變,並不能代表歷史走向,則回顧

數百年來潮流起伏,對經濟制度之何去何從,或有助益。

西方國家,自農業經濟轉向工業經濟的同時,政治制度亦由封建式的獨裁,轉向代議式的民主。

15 18 世紀期間,封建城邦,為其人民,提供生命財產上的安全,及生產貿易的成長。

隨着安全暨成長而來的是,城邦間貿易的開展,城鎮的不斷擴張,進而促使封建城邦的沒落,並推動政治民主化。政治穩定,助長經濟成長;而經濟繁榮,復又引生政治改革。西方制度演變,反映出政經的不斷互動。

18 世紀末葉工業革命,加速了經濟轉型。亞當史密斯 (Adam Smith) 1776 年出版的國富論 (Wealth of Nation)中,為資本主義奠定理論基礎。工業成長,導致中產階級不斷擴大,進而提升民主改革的訴求。為擴大市場,奪取資源,剝削勞力,增加稅收,西方國家,乃積極推動殖民主義,甚至遠在東方的中國,亦成為蠶食鯨吞的對象。

1850 年代,英國經濟所帶來社會問題,已反映在狄更斯 (Charles Dickens, 1812-1970) 的小說中。

智識份子要求改革呼聲,日益提升。

1848 年,馬克斯及恩克斯 (Frederick Engels, 1820-1895) 所提出共產主義宣言 (Communist Manifesto),可說是反映其時代弊病,最具影響力的文獻。
   
面臨貧富不均,及市場壟斷,西方各國,在制度及政策上,曾作不同程度的改革。

改革要項,包括提供社會福利、建立公營企業、鼓勵公平競爭,調整稅捐稽征等。此類政策,使市場機制,得能繼續運作,但亦將經濟制度,推向社會主義。

唯制度的調整,並未解決制度演變的一些基本問題。

歡迎各界惠賜各類創作稿件,emaillulijen46@gmail.com

     並歡迎轉載,但務請註明出處    --編者—

【法奶日報www.lulijen.com2019.5.28.刊,9-2381




刊登日:2019/5/28
瀏覽人數:94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