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文

法奶日報www.lulijen.com【已刊文章,請點閱版首左側目錄】

老聃去向之謎!      盧立人

世人對老聃的去向,自來眾說紛紜,通常指從函谷關騎青牛而消失。

「莊子」對老子思想的闡揚,可謂不遺餘力。如筆者所撰有關「莊子」拙文中,除關尹及管仲外,「莊子」對人物作正面表彰者,似不多見。然卻對老子之死,最先列於內篇「養生主」中。

易言之,在詳述老子思想前,即先談其死亡,所以如此,除說明老子生死之謎外,用意或即在於「薪盡火傳」!

且「莊子」也欲藉老聃之死,表達其對生死的深層看法。他的說法如下:

老聃死,秦失弔之,三號而出。

老聃去世,秦失(老聃的朋友,也有說是「杜撰」的人名)去弔喪,哭號三聲就出來了。

弟子曰:「非夫子之友邪?」曰:「然。」「然則弔焉若此,可乎?」

弟子問說:「您不是夫子(指老聃)的朋友嗎?」秦失說:「是啊。」弟子又問:「那麼弔唁如此,可以嗎?」

曰:「然。始也吾以為其人也,而今非也。向吾入而弔焉,有老者哭之,如哭其子;少者哭之,如哭其母。彼其所以會之,必有不蘄言而言,不蘄哭而哭者,是遁天倍情,忘其所受,古者謂之遁天之刑。適來,夫子時也;適去,夫子順也。安時而處順,哀樂不能入也,古者謂是帝之縣解。」

秦失回說:「當然可以。開始啊我以為老聃是一般人呀,而現在就不是了。剛我進去弔喪啊,有老年人哭他,如哭他的兒子;少年人哭他,如同哭他的母親。他們所以如此悲傷,必有不想訴說而又訴說,不想號哭而又號哭的。這是違背自然和人情,忘記我們所秉受的天命,古時候稱這叫作逃遁上天之刑。偶然來到世間,老聃應時而生了;偶然離去世間,老聃順理而逝了。安心適時而處順應變化,哀樂不能入於心中,古時候說這是上天為人解除倒懸。」

指窮於爲薪,火傳也,不知其盡也。【內篇、養生主】

脂膏用盡於燒柴薪,火卻傳續下去了,不知它的窮盡呀。

可見「莊子」把人的生死,看作是很「自然」的事,或是一種凑巧的「偶然」,所以要「安時而處順,哀樂不能入」,並將死亡,認是上天解除人於「倒懸」(以後引用此一「成語」,恐須慎重,以免產生是否允當之爭),而人更不必耽心死亡,因為「薪盡」而「火傳」,生生不息,亦足說明,中國人對死亡的觀念,在「莊子」中,已多所發揮,如說中國對「生死學」的研究不足,似不無以偏蓋全之處!

但人畢竟是人,當真要面對死亡時,求其「不入於心」,恐非人人所能做到,然「莊子」的理念,是人生一大課題,如能逐漸接受,也許使人活得更從容、愉快,不致天天愁眉不展,因為生、死之事,本非自己所能掌控,即使憂心、徬徨不安,或如很多皇帝的「煉丹」,也都無濟於事!

本段文字不長,在翻譯成白話時,頗費些工夫,很多專家所譯,未敢擅用,除尊重「著作權」外,因也有些不同的淺見,如「始也吾以為其人也」,也有認「其人」應為「至人」之意,類此,均不在思想探討之列,乃未多著墨,而寫作之重點,在於提出個人的「想法」,併請參酌,更祈指正!

歡迎各界惠賜各類創作稿件,emaillulijen46@gmail.com

 並歡迎轉載,但務請註明出處    --編者—

【法奶日報www.lulijen.com2019.5.21.刊,9-2376

 




刊登日:2019/5/21
瀏覽人數:10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