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文

法奶日報www.lulijen.com【已刊文章,請點閱版首左側目錄】

貳貳柒予嘗言不死道 東海有鳥曰意怠為鳥翂翂翐翐 似無能 引援飛 迫脅棲 進不前退不後 食不先嘗取緒 故列不斥外人不得害 免於患           盧立人

---道流不明居 得行不名處;純純常常,比狂;削跡捐勢,不功名。無責人,人無責。至人不聞,何喜?見外篇、山木:20-4

              

台灣社會的亂象,雖說緣於藍、綠對立;統、獨衝突,然如究其實,恐怕仍在於名位。

所以,莊周在二千年前所闡述的理念,至今仍值參酌。下面敘述:

孔子圍於陳蔡之間,七日不火食。

孔子被圍困在陳、蔡兩國之間,七天不能生火煮食物。

這段開場白,在「莊子」中常見。照說,以「莊子」一書所凸顯的宗旨而言,如此不憚其煩的強調孔子被圍困,恐不無有其缺失!

大公任往吊之曰:子幾死乎?曰:然。

大公任(大公,尊稱年高者;任,可能仍是假託的人物去慰問他(孔子)說:你幾乎餓死了嗎?答:是的。

子惡死乎?曰:然。

又問:你厭惡死嗎?答:是的。

如此的慰問()別人及所談的話,實在有違常情!且不僅如此,更有出人意表的話,因為大公任說:

任曰:予嘗言不死之道。東海有鳥焉,其名曰意怠。其為鳥也,翂翂翐翐,而似無能;引援而飛,迫脅而棲,進不敢為前,退不敢為後;食不敢先嘗,必取其緒。是故其行列不斥,而外人卒不得害,是以免於患。

我曾談不死的道理。東海有種鳥喔,它的名叫「意怠」。它作為鳥呀,飛得很慢(翂翂翐翐),而像不能飛;隨鳥群(引援)而飛,擠在一起(迫脅,脅,相接)棲息;前進時不敢在前,後退時不敢落最;食物時不敢先吃,總是吃它們剩下的(),所以一同飛行(行列)它們不排斥,而外人終也不會傷害它,所以能夠免於禍患。

這段話,首先以鳥為例,說明「老子」不爭(第二十二章)、後其身(第七章)不居先的理念。接著又說:

直木先伐,甘井先竭。

很直樹木先被砍伐,甘甜的井水先枯竭。

子其意者飾知以驚愚,修身以明污,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,故不免也。

你的用意是裝扮很有知識以驚嚇愚人(飾知以驚愚),修養自身以彰明污濁,光明的樣子(昭昭乎)像是舉著()太陽月亮而走,所以不能免(災難)呀。

昔吾聞之大成之人曰:自伐者無功;功成者墮,名成者虧。孰能去功與名而還與眾人!

以前我聽到於大成的人(指老子)說:

自己誇耀()的人不會成功;功成不退而失敗(),名聲彰顯而損傷()。誰能放棄功與名而回到與眾人同!

道流而不明居,得行而不名處;純純常常,乃比於狂;削跡捐勢,不為功名。是故無責於人,人亦無責焉。至人不聞,子何喜哉?

大道流傳而不明顯自居,道德盛行而不以名揚;純樸平常,竟類同愚笨;削去形跡捐棄權勢,不求取功名。因此不會譴責他人,別人也不會譴責啊。「至人」不求聞名,你為什麼喜好呢?

在現實社會中,確有甘居於人後,而成功的事例。然就政治而言,

一旦投入,要想:無責於人,人亦無責,當是難以做到的事。可見唯有:削跡捐勢,不為功名方能無責於人,人亦無責然今天的社會結構,遠迥於以往,縱令全心為民,毫無私心,別人仍能蛋裡挑骨,見縫插針,似乎僅有退隱,專心著述,且須藏之名山,方能無毀。否則,如公諸於世,仍有爭論。

孔子曰:善哉!

至於孔子說:好啊!

辭其交遊,去其弟子,逃於大澤;衣裘褐,食杼栗;入獸不亂群,入鳥不亂行。鳥獸不惡,而況人乎!【外篇、山木】

於是辭別朋友,離開弟子,逃到山澤曠野;穿獸皮()麻布()的衣服,吃杼和栗樹的果實;進入獸群獸不亂群,進入鳥群鳥不亂行。鳥獸都不討厭他,何況人呢!

這種說法,既非事實,似更有失學術立場。是以:無責於人,人亦無責必得如莊周自己所言純純常常,乃比於狂或近之矣!

歡迎各界惠賜各類創作稿件,emaillulijen46@gmail.com

 並歡迎轉載,但務請註明出處    --編者—

【法奶日報www.lulijen.com2019.5.7.刊,9-2366



刊登日:2019/5/7
瀏覽人數:11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