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文

法奶日報www.lulijen.com【已刊文章,請點閱版首左側目錄】

貳貳伍昔管子言 甚善 曰:褚小不可懷大綆短不可汲深 若是 以為命有成形有適不損益。恐與齊侯言堯舜黃帝道 重燧人神農言。內求己不得惑 人惑死。      盧立人

--顏淵之齊 子有憂色 貢下席問:小子敢問 回東齊,夫子憂色 何?見外篇、至樂:18-5

              

深盼今後凡百庶政,應嚴格要求於先,不宜再求解套於後,所謂預防重於治療,各項「病」態,應都可適用。深望我們的政府,也是:名止於實,義設於適!.

包括筆者在內,曾說我們常用的成語,不少出自「莊子」,本段的:綆短汲深,亦是其例,而相對的:褚小懷大,則少提及。

    而事實上,這與儒家的非不「為」也,是不「能」也,或有其相通處。

「綆(繩索)短」、「褚(布袋)小」,已說明不「能」的狀況,即使:人一能之己十之,甚至百之、千之,在綆(繩索)短、褚(布袋)小的情形下,怎麼努力,仍然無法達到要求。

記得台中市政府發生公務員所擬公文,用:「迥不相牟」一詞,連前市長胡志強表示也看不懂。事實上,「迥」與「迴」發生錯誤,不僅常見,而且原因不一:或則原即不甚了了;或則誤繕;或則因襲,然胡志強市長在任已逾八年,如果平常即嚴格要求所屬公務員注意公文的草擬,也許已相習成風,不致有今日「不懂」之事發生。

且公務員任用考試,國文並無分數之限制標準,即使專業科目,亦往往靠「補習」而來,所以雖經激烈競爭,仍然難免「盲」點。

是以公務員的考試,未必是到病入膏「肓」的程度,但在大家一仍舊貫情形下,先天(考試)既有不足,後天(任職)亦然失調,而公務員品德,更未聞在參加考試前,有所要求,則良莠不齊,自是當然現象。以下這段敘述,即在強調此項理念。

顏淵東之齊,孔子有憂色。子貢下席而問曰:小子敢問,回東之齊,夫子有憂色,何邪?

顏淵(顏回)東到齊國去,孔子有憂慮臉色。子貢離開座位而問說:學生敢於請問,顏淵東去齊國,先生有憂慮臉色,為什麼呢?

孔子曰:善哉汝問!昔者管子有言,丘甚善之,曰:褚小者不可以懷大,綆短者不可以汲深。夫若是者,以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適也,夫不可損益。吾恐回與齊侯言堯舜黃帝之道,而重以燧人神農之言。彼將內求於己而不得,不得則惑,人惑則死。

孔子說:好啊你的問題!以前管仲有句話,我以為是很好的:布袋()小的不可以包大東西,繩索()短的不可以汲取深井。如果是這樣的,當看作是命有所成,而形體有所適宜呀,那是不可減少添加的。

我擔心顏回與齊侯談論堯、舜、黃帝治國之道,而推重燧人氏、神農氏的言論。齊侯內心求於自己而不能得,不能得必定產生疑惑,人產生疑惑則會加害了。

這是以憂慮的口氣,譏諷齊侯的所知有限,不能談治國的理想,如果齊侯因不懂而生疑,因生疑而可能要殺人,則顏回的處境自然令孔子憂慮!

這在春秋、戰國時代,恐屢見不鮮,所以為了苟全性命於亂世,只好在河邊觀賞魚之樂

然時至21世紀的今天大陸地區雖然經濟發展迅速,人民生活確有大幅改善,而政治言論則仍多禁忌,原寄望於新一代的領導人能有所更張,但從發展趨勢來势看,則更嚴於以往,是否在權力基礎穩固後,逐漸改變,以符世界潮流,仍待長期觀察而「莊子」則乃藉孔子之口,以反應當時的社會現實!

歡迎各界惠賜各類創作稿件,emaillulijen46@gmail.com

 並歡迎轉載,但務請註明出處    --編者—

【法奶日報www.lulijen.com2019.5.3.刊,9-2364

 




刊登日:2019/5/3
瀏覽人數:10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