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文

法奶日報www.lulijen.com【已刊文章,請點閱版首左側目錄】

不上同於天M0054Aa          盧立人

荀子(約公元前316年生,約公元前237年卒,名荀況,受尊稱為荀卿,由於漢代避宣帝劉詢的諱,因又稱孫卿,是戰國時儒家學者及思想家,原係趙國人,而曾任齊國稷下學宮祭酒、楚國蘭陵令,後到趙國、秦國遊說諸侯,宣揚儒學並傳授六經,韓非、李斯等為其弟子,著作荀子一書),在不苟篇中說:

有通士者,有公士者,有直士者,有愨士者,有小人者。上則能尊君,下則能愛民,物至而應,事起而辨,若是則可謂通士矣。

有稱為通士的、公士的、直士的、愨士的有稱為小人的,而對上能夠尊敬君上,對下能愛護人民有物來到而動,有事則起而辨別,如果是這様,就可以稱為通士了。

不下比以闇上,不上同以疾下,分爭於中,不以私害之,若是則可謂公士矣。

不和在下位的人結黨以欺瞞在上位的人,不苟合在上位的人而嫉害在下位的人,事情有了紛爭,不因私心而害於理,如果能這樣就可以稱為公正之士了。

荀子是由儒家轉化為法家的先驅,他的主張,與儒家雖有些異見,但對墨子而言,難謂有爭論,且看他說:

天下之百姓皆上同於天子,而不上同於天,則菑猶未去也。

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與天子一致,而不知道與天一致,那麼災禍還不能徹底除去。

今若天飄風苦雨,溱溱而至者,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上同於天者也。」

現在假如天刮狂風久下暴雨,且不斷來到,這就是上天對那些不與上天一致的百姓的懲罰。

最近,美國南加州野火頻燒,損失慘重,未見有天罰之汐的說法,此乃中、西文化的最大差異處!

歡迎各界惠賜各類創作稿件,emaillulijen46@gmail.com

歡迎轉載,但務請註明出處    --編者--

法奶日報www.lulijen.com2017.12.12.出刊,第9-2021

 

 

 




 



 



刊登日:2017/12/12
瀏覽人數:12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