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文

法奶日報www.lulijen.com【已刊文章,請點閱版首左側目錄】

臺灣新戲劇研究178   - ----陳美美博士

中國文學博士,原任國立宜蘭大學副教授

黃美序的喜劇創作本就不在於寫實,這在他每一齣劇作前的「致演出者與讀者」中皆有明確指示可見。黃美序劇作中人物的戲劇動作與人物性格並非他劇作的重點,要之,正如馬森所言,黃美序的《蛇與鬼》、《自殺者的獨白》、《南柯後人》「都帶有荒謬的意味」,《楊世人喜劇》「全劇的風格更接近荒謬劇」(馬森  2002151),而《傻女婿》、《木板床與席夢思》、《空籠故事》也都含有若干的荒謬的氣味而非單純的喜劇。證之於黃美序「我不應該把所見、所感的悲的情、事加諸別人至少不要『直接』呈現在舞臺上。所以,我要盡可能採用喜、鬧劇的形式」等言,他的劇作雖以「喜劇」名之,但實際上卻是近於中國古典文學、戲劇中的「優諫」傳統,劇中所隱含的批判才是重心的所在,人物、情節、動作等有意無意的缺漏,反而更可彰顯其荒謬。因此他的喜劇應也有英國「糾正喜劇」的影響在內。

在取材方面,黃美序也不像姚一葦像張曉風般,由中國古典文學與歷史中取材,而是特別喜愛笑話與俗文學,例如《女婿》與《木板床與席夢思》即由民間笑話產生。為了表現其「俗」,他特別注重在劇中人物的造型與臺辭上下工夫。例如《豈有此理》中的大儍、《楊世人喜劇》中的意外拘魂無常,為強調其童稚般的「傻」樣與口齒不清的口吃,黃美序在人物動作與臺辭上故意顯現出重覆與斷續的特點。而《木板床與席夢思》中,為了暗助情、境的變化,特意在臺辭表現的方式上做區隔,使之成為「韻文」、「口語」、「無言」等三幕完全不同的方式表達。此外尚有許多劇中採用說唱手法表現者,如《楊世人喜劇》、《空籠故事》等劇中,在「吟」或「唱」的韻文部份,皆刻意不使之成為整齊的詩體或工整的押韻。雖然就文本閱讀言,這樣的語詞結構讀來頗為費力且不優美,造成閱讀上的些許困擾,這顯然是為演出而刻意的設計,應可在演出時呈現詼諧、逗趣的俗文學特色,但如何在演出與閱讀間取得平衡,可能尚有改善空間。

歡迎各界惠賜各類創作稿件,emaillulijen46@gmail.com

歡迎轉載,但務請註明出處    --編者--

法奶日報www.lulijen.com2017.10.20.出刊,第9-1984

 

 

 

 




刊登日:2017/10/20
瀏覽人數:10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