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文

法奶日報www.lulijen.com【已刊文章,請點閱版首左側目錄】

14. 魯迅〈阿Q正傳〉      陳美美博士

中國文學博士,原任國立宜蘭大學副教授

〈阿Q正傳〉是魯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說,寫於1921~1922年間,連載刊登於北京《晨報副刊》,後收入小說集《吶喊》,目前可見於許多中國近代短篇小說選本與若干不同的合集選本之中。

針對〈阿Q正傳〉,魯迅曾自謂「實不以滑稽或哀憐為目的」,並希望寫出「一個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來」。對照魯迅大約同時期的活動、評論、雜文、小說等等,我們大約可以推見:魯迅欲藉如手術刀之筆,細細解剖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「醜陋的中國人」,由外在的形貌到內在的精神狀態,血淋淋地呈現在世人面前,藉以指出:「愚騃的國民性」正是民初國民革命雖然號稱成功,中國卻仍舊無法現代化的主因。「阿Q式的革命」正是魯迅所要批判的主要對象。

〈阿Q正傳〉係以擬中國傳統人物傳記的手法所寫成的小說。正由於是「小說」,魯迅藉由「扁平式人物」的手法,將他所痛恨的國民劣根性,全部落在阿Q身上,使他猶如被操弄的木偶小丑,缺乏個性。阿Q生存之道的總結是「精神勝利法」。他一生渾渾噩噩,欺善怕惡、趨炎附勢、幸災樂禍、不辨是非…,種種性格的缺陷,使他永遠處在以自欺的自我滿足法,以獲得感情上的平衡。不僅如此,即便在被誣指為革命黨而送命前,他仍舊以「精神勝利法」安慰自己:「人生天地間,大約本來有時也未免要殺頭的」、「過了二十年又是一個…」。而阿Q周遭的人,也不比阿Q高明,上自白舉人、趙老爺,下至未莊村民與小D般的庶民大眾,「愚騃的國民性」無所不在。清末民初之交的國民革命,就在如此的精神狀態下展開,使「革命黨」行動猶如一場荒謬鬧劇,無人認清、無人認真,自然也只能莫名其妙地草草收場。

魯迅下筆看來嘲弄、戲謔,但實則隱含了對國家前途的深刻憂慮,既繼承中國傳統文人「文以載道」的用心,也呼應梁啟超〈小說與群治之關係〉以小說救國的呼籲。

歡迎各界惠賜各類創作稿件,emaillulijen46@gmail.com

     歡迎轉載,但務請註明出處----編者•

法奶日報www.lulijen.com2017.7.25.出刊,第9-1927




刊登日:2017/7/25
瀏覽人數:11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