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文

法奶日報www.lulijen.com【已刊文章,請點閱版首左側目錄】

     (明)馮夢龍《三言》(四)    陳美美博士

中國文學博士,原任國立宜蘭大學副教授

〈施潤澤灘闕遇友〉就是寫兩個小手工業者施復與朱恩之間友誼的故事。施復是個綢布商,在賣綢回來的路上撿到六兩多銀子。他原本起貪念想據為己有,然而心念一轉,他毅然地把銀子還給了失主。失主朱恩也是個以蠶桑為業的小商人,對施復感激萬分。後來施復養蠶缺桑葉,在灘闕巧遇朱恩。朱恩為報答他,盛情款待外,並以桑葉接濟他,使他免於短缺的危機。對於市井商人間溫暖友誼的描寫,在中國古典文人小說中是沒有的。但也有揭露、批判朋友間的忘恩負義的作品,如〈桂員外窮途懺悔〉。故事寫桂富五做買賣失利,在債主的威迫下,想投水自盡。朋友施濟出資相救,得免於難。桂富五後來暴富,而施濟去世,寡妻嚴氏攜幼兒求救於桂員外,卻得到了冷遇和奚落,嚴氏因而嘔氣而死。作者痛恨桂員外的忘恩負義,最後讓他全家變狗以示懲罰。此外,〈吳保安棄家贖友〉寫吳保安與郭仲翔之間生死不渝的情誼。〈俞伯牙摔琴哭知音〉,寫知音的難得,以見真摯友誼的可貴。作者的用意顯然欲藉由歷來傳誦的故事,表達在現實社會中知音難覓的心聲。

  閱讀「三言」中的作品,我們應該注意的是,由「三言」書名與書中各篇的思想取向看,他編輯、整理「三言」的主要目的本就是為了「喻世」、「警世」、「醒世」,以期改變世風。但此改變並非如當代若干頹廢文人般,創作一些淫言睟語的言情小說以娛一時之耳目,只是為了反禮教而故做前衛。馮夢龍基本上仍期待能在儒雅與情俗中取得平衡,使真情與世道能夠得到合理的發展。因此他要求這些小說的內容「不害於風化,不謬於聖賢,不戾於詩書經史」以求「令人為忠臣,為孝子,為賢牧,為良友,為義夫,為節婦,為樹德之士,為積善之家,如是而已矣。」(《警世通言序》)所以「三言」中的作品,既表現了城市經濟下所萌發的自由與真情的意識,但又存留有許多傳統的價值。這種交雜的思想取向,正是晚明吳中文人共同的思想特徵,馮夢龍在「三言」中的價值取向也正在於此。

歡迎各界惠賜各類創作稿件,emaillulijen46@gmail.com

歡迎轉載,但務請註明出處    --編者--

法奶日報www.lulijen.com2017.7.6.出刊,第9-1914

 




刊登日:2017/7/6
瀏覽人數:11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