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文

法奶日報www.lulijen.com【已刊文章,請點閱版首左側目錄】

郭店楚墓《老子》每日一說1-1    王享先

本文作者,中正理工學院土木系畢業,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思分校碩士。自科學研究院服務退休,以理工專業而潛心於老子,現定居加拿大。

原文比較:

《道德經》19: 

絕聖棄智,民利百倍;絕仁棄義民復孝慈;絕巧棄利,盜賊無有。此三者以為文不足。故令有所屬:見素抱樸,少私寡欲。

《郭店·老子甲》:

絕智棄辯,民利百倍。絕巧棄利,盜賊亡有。絕偽棄慮,民復季子。三言以為文不足,或令之或乎屬。視素保樸,少私寡欲。

比較說明:

一、現今版「絕聖棄智」的問題說明:

何謂「聖」呢?也就是無所不通,無所不明的意思。

康熙字典提到,《易·乾卦》聖人作而萬物覩。《書·洪範》睿作聖。《傳》於事無不通之謂聖。《·禮運·三代之英疏》萬人曰傑,倍傑曰聖。《孟子》大而化之之謂聖。《風俗通》聖者,聲也。聞聲知情,故曰聖也。

《郭店·老子》全書出現地方「聖人」,如下:「聖人之在民前也,以身後之」、「聖人欲不欲,不貴難得之貨」、「是以聖人猷難之,故終亡難。」、「是以聖人居亡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」

、「是以聖人之言曰:我無事而民自富。」、「聖人無為,故無敗也」等。

由《郭店·老子》內所提到的「聖人」,語意明顯與上古意思相符,就是明通自然道理的人。然而,老子不可能一方面推崇聖人,又一方面否定聖人,而有「絕聖棄智」矛盾之言。

由此可知,《郭店·老子》的「絕智棄辯」是合理的,《道德經》明顯被人纂修。同時,也解開現今《道德經》,對於聖人自我矛盾不合理的所在,如今終於真相大白。

因此,只要把聖人有問題的地方挑出,就可以還原原文真相。比如,《道德經》提到「聖人不仁,以百姓為芻狗」,也並未出現在《郭店·老子》中,而且具有對聖人的批判,有可能也是後來被加入的。

儒家是大力標榜「聖人」,以作為儒家理論的標竿。而道家批評的原因,是因為儒家與上古「聖人」家義有出入,因而大加批判。比如,莊子就舉出堯出兵西南三小國,造成當地生靂塗炭,卻仍能受後人推崇,表示明顯有問題的。這也是為何能從《莊子》,來比較《郭店·老子》,並能檢視現今《道德經》,所具有的一個好方法。

以下是參考維基百科的摘文,供參考:

儒家主要強調堯、舜、禹、商湯、周文王、周公、孔子為傳續儒門道統的聖人之代表。而顏子、孟子、子思和曾子,還有一些先賢大儒,只能被視為境界接近聖人的人(雖然他們有時也尊稱為聖人,但並非絕對意義的聖人。)

《漢書·古今人表》將古人大分類成上中下三級,又細分為九等,上上、上中、上下、中上、中中、中下、下上、下中、下下,其中,上上為聖人,「古今人表」中第一位聖人是「太昊帝宓羲氏」,最後一位是「仲尼」、也就是孔子。

《孔子家語-五儀解》孔子曰:「所謂聖人者,德合於天地,變通無方,窮萬事之終始,協庶品之自然,敷其大道,而遂成情性,明並日月,化行若神,下民不知其德,覩者不識其鄰,此謂聖人也。」

各界惠賜各類創作稿件,emaillulijen46@gmail.com

歡迎轉載,但務請註明出處----編者–

【法奶日報www.lulijen.com2016.7.27.出刊,第9-1683號】




刊登日:2016/7/27
瀏覽人數:14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