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文

法奶日報www.lulijen.com【已刊文章,請點閱版首左側目錄】

為什麼稱為:法奶日報!

--創 刊 詞        盧立人

我們看到當前台灣選舉的社會情況,完全視法治於無物,用再刊出本報2000826日的創刊詞,以供大參酌!    --   --
        法奶日報(網站)的創刊,是基於知識份子的良知,也是基於身為這個社會一份子的使命感。
  我們常覺得,以兩岸三地來說,香港法治有餘而民主不足,台灣是民主有餘而法治不足,大陸則是兩者俱嫌不足,舉目台灣社會的亂象,指為民主的過度膨脹,而無法治的制約所造成,或不為過。如果任令這種「跛足民主」繼續發展下去,我們真不知道後代子孫將生活在怎樣的一個社會裡?未來的史家將會發現,這一時期的台灣,經濟繁榮的程度,應不輸漢、唐盛世,而其餘呢?唐太宗與魏徵之間的故事,流傳頗廣,大家都耳熟能詳,連積弱的宋代,還有一個「包青天」讓我們欣賞,但今天的總統呢?聽進誰的諍諫之言,社會輿論反應再強烈,似乎得不到任何迴響,「只要我喜歡,有什麼不可以」,恐怕不祇是年青人的口頭禪而已。所謂「風俗之厚薄奚自乎?自乎一二人之心」!唐宗、漢武以今天來看,何止略輸文采」,他們簡直是「膽小如鼠」,雖說貴為雄才大略的「專制」帝王,但對大臣的禮遇,察納雅言的風範,以號稱民主時代的今天來說,反而無法見到,難道這就是「寶貴」的台灣「民主經驗」?如果「民主先生」的民主素養,遠輸於專制帝王,我們能不說這是民主有餘,法治不足的「跛足民主」所造成?而我們政府的高級官員呢?能數出幾個魏徵、包青天?恐怕連周勃的「期期以為不可」,也難得一見,我們所見所聞,是所謂的「卡位」,是「唯命是從」。
  基此,從民國八十年起,本報發行人乃邀集一批同是「使命感」的有心人士開始全力從小學推動法治教育,並由行政院青輔會印行「小執法說故事」(本報另有專欄詳述),分送國小三年級到六年級的小朋友閱讀。其目的是希望他們日後長大成人,人人成為知法守法的好國民,而我們的社會也是民主與法治並駕齊驅,使我們的子孫能有人格尊嚴,且享有真正免於恐懼的自由,但這種自由,絕非羅曼羅蘭所說的:「自由、自由,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」,而這句話,用之於今日台灣的社會,卻是最貼切的寫照,能不令我們憂心。
  有一次,在中廣節目中,聽到這樣的一段插播:「小朋友對沒有依規定排隊的大人們說,請伯伯叔叔們也要排隊,得到的回應竟是,我們小時候已經排過了」(大意如此),我們聽後,不禁警覺到,光是小朋友們知法,守法已緩不濟急,不足挽救這個社會,因為他們畢竟是微弱的一群,就像一位母親,硬拉著兒女闖紅燈,小朋友雖覺不對,但他們又如何抗拒大人們的強橫?因此,我們才又提出不分男女老幼,不分行職業別,全面推展法治的理念。
  我們深信,也更樂觀的認為社會上絕大多數的人,都是全心全意支持法治的,這從各種媒體讀者或聽眾的反應,即可得知。但政府的高級官員們,常常高唱「法治」,好像「法治」可以從天而降,殊不知法治觀念的養成,絕非一朝一夕之功,而究竟什麼是「法治」?如何著手推展「法治」,更是少見提及,也無人深究,反正,發生什麼重大事件時,一句「依法辦理」或「依法行政」,就可過關,但依的是什麼法?恐怕無人說得清楚,講得明白。這乃激起了我們發行「法奶日報」(網頁)的意願與決心
  有人說,「法奶」是一個奇怪的名字。我們之所以不用什麼「法光」、「法聲」之類的名稱,的確有一些脫俗而又希望融入群眾的考量。依據辭海的解釋:奶,乳也。俗乎乳曰奶。而「佛家語」更有「法乳」一詞,其意則指「以正法之滋味,長養學道者之法身,猶如母乳之於幼兒,故云法乳」(見辭詞),我們所推動的是「人間法」,自宜有別於「佛家語」以示對佛者的禮敬。至其意涵,則大體相近,也就是我們要把法治的觀念,灌輸給每一個人,猶如母「奶」之於幼兒,故名「法奶」。且在我們八月三日向網路申請「法奶日報」的第二天,聯合報社論的標題是「鄭太吉伏法:誰的『奶』水滋養了黑金體制的溫床?」
  我們希望型塑台灣成為法治的社會,我們不僅提出法治問題(破),也更提出推展之道(立),因為我們始終認為:科學的倡明,經濟的繁榮,未必能詮釋一個國家的現代化和已進入開發之林,唯有法治化,才能使國家真正的強盛,社會真正的安和,樂利,到時,糾纏不清的兩岸問題,才有可能獲得解決。所以,我們希望不分海內海外,大陸與台灣,大家一起高呼:法治、奮鬥、救中國。

各界惠賜各類創作稿件,emaillulijen46@gmail.com

     歡迎轉載,但務請註明出處    --編者

【法奶日報www.lulijen.com2014.11.11. 刊,9-1267

  




 

  




刊登日:2014/11/11
瀏覽人數:8253